百书库 - 言情小说 - 女配锦绣荣华(快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71

分卷阅读271

    ,短短三年的时间成了上府。

均都府本来是个穷困的府,冯文铮要离开均都府,这知府位置空了出来,不少人都看上了此地,毕竟人走了,那些产业留下了,可带不走。均都的路已经建好,学堂都有秩序,只沿用下那些政令,三年后说不定自己也有一场机遇。

布政使在面对接任均都府的事情上,万万不敢松口应承下什么。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一切圣上做主。”

“均都府的状况,圣上清清楚楚,圣人自有裁断。”

贵州布政使的猜测也是对的,接任均都府的是一位翰林院的胡翰林,他做了大半辈子的老翰林,还以为会一直待在京都里,现在接手了这个香馍馍。

宁蓁蓁就是从翰林院出来的,那这人定然是和他有旧的。看来,圣上也是希望均都府的状况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刘大人猜到了宁蓁蓁会升官,却没想到,不是做从三品的参政,而是直接成了京都的府尹。

其他地方的知府统一都是四品官员,唯有京都例外,官职是府尹,并且是正三品。

或许均都府做的着实是很好,圣上想要把人放在自己的眼皮子下,亲眼看看这样的调动,能给京都带来什么改变。

“前面就是老衙门,大家可以到处逛一逛,看看当年冯文铮的办公环境。”导游带着手持话筒夹,用流利的英语和一群外国人介绍起来前面的景点。

如果要是对华国人,导游不会讲解的那么仔细,对外国人,她会介绍的更多一些。

“冯文铮是从文德十二年开始在这里办公的,做满了两个任期,一共是六年的时间。她用六年的时间,基本上把整个京都都翻修了一遍,还主持修缮了新城,后来的京都衙门设在新城,旧衙门本来是要拆的,文德帝让人留下。这个旧衙门就保留了下来,每个月的十五,都会有百姓在这里上香。这个传统延续到了现在,全国来参观旅游的人到了这里,都会过来上香。”

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往前看到了一尊石头雕像,“这是冯文铮吗?”

“是的。”导游说完了之后,那个外国人就开始拍这个黑漆漆的石像,拍完之后,看着相机里的照片,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抱怨一样地说道“为什么不清洗?这个石像看起来太脏了。”

“这不是脏,而是因为百姓供奉的烟火,把石像熏成这样。”导游说道,“这个石像是在明雍帝继位以后,让人修缮的,距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

虽然黑漆漆地容貌都有些看不清楚,却让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心中叹了一口气,虽然华国很发达,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他却是个标准的爱国党,当然爱得是a国,对华国敬谢不敏,在他心中觉得华国太霸·权主义了,凭什么贸易的规则都要听华国的。

华国还自称是和平主义,什么儒道,在他看来都是鬼话,他们就是对世界各国进行技术封锁,要不然怎么不把高端的技术免费分享给世界?

因为讨厌华国,所以他虽然在学习中文上有点天赋,从没有想过到华国留学。

前段时间,他做过一个梦,梦到华国的历史并没有冯文铮这样一个人,华国在十九世纪积弱,二十世纪更是被侵略,a国是泱泱大国,全世界都考得是英语,英语是世界的通行证,而不是华国话。

因为那个梦,他就到了华国,看到了这个黑黢黢的石像,看到了华国百姓对着石像跪拜,他在心中无声叹一口气。

那个梦就是梦而已吧,华国怎么可能弱小?

不过到了华国,倒是让他以前觉得华国人霸道,华国人瞧不起人这些印象消散了不少。

好像华国人真的很儒雅又有礼,待人有一定的距离又不失热情。

他或许应该重新考中文八级,毕竟世界顶尖的大学都在这里。

第152章女首辅(完)

啪嗒啪嗒的脚步声响起,对着一面通透玻璃镜装扮的李氏带上了耳坠。

回头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儿子过来了。拉住儿子的手,“怎么起的这么早?”

“今天祖父要回来。”冯永恩的眼睛可以说是闪闪发亮,“我有点睡不着。”

这李氏就是冯远承的妻子,两人在七年前成亲,如今长字冯永恩已经是五岁了。

冯永恩这样激动,是因为他自幼是听着祖父的威风长大的,新结识什么小伙伴,只要一说,他是冯文铮之孙,都会有“哇”的哗然声。

这些年,宁蓁蓁从户部到了礼部,在京都里待满了三年之后,外放做了辽东布政使。

如果冯远承还要读书,定然是要跟着爹爹一起外出的,只是那个时候,他正好考了乡试,便直接留在京都之中,只有继母伍氏跟着爹爹一起赴任。

做辽东布政使一共六年时间,宁蓁蓁只有每年过年的时候,会因为要过来面圣,在家中小住一段时间,其余时候都在辽东。

冯永恩是最亲近这位祖父的,他激动的是这一次祖父回来了,都说是要直接留在京都了。

李氏哄着兴奋的儿子,等到见到了兴致勃勃的丈夫,又少不得哄丈夫,他也实在是兴奋得像是孩子一样。

李氏在心中,也最是佩服公公的。

做知府、府尹的时候不谈,光说在京都之后为官的经历。在户部的时候,引入了阿拉伯数字,简便了算术,改良了账簿,国库的开支和地方上的开支一目了然,只要会九章算术,就看得懂册子。

此外在户部最大的贡献,就是推行了税制改革,税入国库,地方上每年列预算,户部测算之后拨给地方。年末,地方上多少银子,可以说是一目了然。这些银子发挥的效用,也直接列入到了地方考核上。

其实最让李氏心砰砰直跳的,就是自家公公在礼部做的事了。在礼部,开办了女子的学院,给了天下的女子入学的机会。

当时这个做法争议实在是很大,但因为冯文铮这三个字,那些迂腐子也不好说什么,加上圣上的鼎力支持,让女学办了下去。

不过也因为这个原因,在礼部的时间并不长,最后平级调动,做了辽东布政使。

强硬推广下去的女学,或许在一开始没有发挥作用,在公公去辽东赴任一年之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女子的死亡率,孩童的夭折率大大降低。

统计之后分析得以知道,女医院让女子有了进学、修习的机会,让女子的死亡率骤减,降低了生产时候的死亡率,也因为女医多了起来,这些人多是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