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5
书迷正在阅读:下一站彩虹、挽住时光不许动、快穿之积德为善、学妹,我看上你了、八零年代霸王花、[综英美]她是公主没有病、这个世界很安全、[综英美]世界画风不太对、穿成反派早亡妻、[刺客信条]如何驯服意大利炮王
倾城请老太太上轿,老太太好一番推辞,“哎哟贵人,这怎么能成呢,老身坐轿子,那您怎么办呢?”
倾城坦然道:“老人家,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坐轿子是应当的,我也是为了救亲人,您就别推辞了,否则,咱们什么时候能回去呢?”
老太太实在推辞不过,也只得到轿中坐了。
倾城再次辞谢青衣人。
青衣人头领道:“贵人不必客气,只是你们人单势孤,如何能够平安回去?不如让在下领人一路护送,也省得那路人再来偷袭。”
倾城一听,喜得心花怒放,“恩公,如此说来,真的是太好了,我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恩公!”
就这样,青衣人一路护送倾城回到楚王府。
一见楚王府大门,倾城的心终于放下来。
转身冲青衣人礼道:“请恩公进府,我要重重答谢。”
青衣人摆手道:“贵人不必了,在下祝贵人行事顺遂,告辞!”
说着,转身便走。
倾城忽然发现他腰上悬着荷包掉落在地,拾起一看,上面绣的是白雪红梅。
倾城喊道:“恩公,您的荷包掉了。”
青衣人赶紧回来,用手接过,“多谢贵人。”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倾城道:“侍香,你说这伙人,最有可能是谁?”
“王妃,我猜他们是婚宴那晚的那伙黑衣侠士,孙壮士是他们的兄弟,所以他们才肯如此帮忙的。”
倾城点点头,“与我想的一样。”
倾城回府之后,命人好生安顿了孙老太太,派足了侍卫日夜守着。自己盘算着如何带她进宫面见皇上。
思来想去,倾城有了主意:她要到皇宫的午门外击登闻鼓鸣冤。
虹霓国规矩,有大冤及机密重情者,可击登闻鼓,击即引奏。若击鼓申诉不实者,杖一百。
倾城把想法同侍香、伴芳一说,两个小丫头吓得嘴巴张成O型,“王妃,倘若被皇上揭穿您申诉不实,那一百杖……”
倾城横了她们一眼,“都到这份上了,你们还担心那一百杖?王爷谋反的罪名一旦坐实,且不说王爷自身难保,就是咱们也得跟着掉脑袋。”
侍香、伴芳不再言语了。
第二日一早,正是大臣们的上朝时间。
第68章
倾城带着孙老太太来到午门外。
登闻鼓在红木架上放着,黑色的鼓身,灰白色的鼓膜,足足高出自己一个头去。
倾城拿起一对红色鼓捶,拼命的击打下去。
“咚咚!”这面大鼓顿时发出沉闷如雷的响声,激荡盘旋在鳞次栉比的高大宫殿之中。
监鼓的监察御史一见,连忙到金殿之上去禀报皇上。
皇上闻奏,眉头一皱,“楚王妃带一贫老妇人击打登闻鼓鸣冤?此事蹊跷,朕倒想问问她有何冤情,速速带来。”
监察御史下殿后,引着倾城和孙老太太上殿。
孙老太太为了儿子,真的是豁出老命去了,长长的玉阶,硬是没用人搀扶,一口气走到完。
倾城领着她,到金殿内,跪倒叩头。
“儿臣参见父皇。”
“草民刘王氏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问道:“楚王妃,方才可是你击打登闻鼓?”
“回父皇,正是儿臣。”
“你击打登闻鼓,不知有何冤情?”
“父皇,儿臣是为楚王鸣冤。是太子收买孙怀,诬陷楚王谋反,请父皇明鉴!”
朝堂之上嘘声四起。
皇上道:“楚王妃,此事非同小可,你有何证据?”
“儿臣有人证在此,这是孙怀的母亲孙刘氏,她知晓全部真相!”
皇上问道:“孙刘氏,你果真知晓真相?”
孙刘氏向上叩头,“回皇上,民妇全然知晓,只因民妇抱病在床,家贫如洗无钱医治,太子对民妇的儿子孙怀讲,他可以拿银子给民妇治病,还可以奉养民妇终身,只要民妇的儿子肯到御前诬陷楚王谋反。民妇的儿子愚孝,竟然应下,真的到御前指证了王爷,民妇知道,他不过是去楚王府舞剑,以备婚典之上在御前献艺而已!”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皇上斥道:“肃静!”
大臣们这才安静下来。
皇上道:“楚王妃,你可知我朝凡击打登闻鼓者,若所诉冤情不实,将要如何处置?”
楚王妃无所畏惧道:“父皇,儿臣知晓,要杖一百!”
“孙刘氏,你也知晓?”
“回皇上,民妇知晓,民妇之所以前来,是不想民妇的儿子愚孝,为了民妇这把老骨头,到御前扯谎,害了自己不说,还连累楚王无辜遭,民妇真是罪孽深重啊!”言罢,老泪纵横。
皇上道:“孙刘氏,朕如何知晓,你与你子所言,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孙刘氏恳切道:“皇上,民妇的儿子只是一时糊涂,受了旁人的挑唆,她最听民妇的话了,倘若民妇能够见到他,定能说服他讲述实情!”
皇上想了想,“既然是这样,内侍,带孙刘氏往慎刑司去见孙怀。”
内侍领旨,带着孙刘氏往慎刑司而来。
到里面牢房里见着孙怀,孙刘氏止不住老泪下来了。
孙怀一见,吃惊非小,“娘,您怎么来了?”
“我不来,我要是不来,咱们娘俩儿再想见面,还不得到九泉之下?”
孙怀耿直道:“娘,您这是什么话,儿我很快就有银子给您治病了,您老人家定能长命百岁!”
“糊涂!”孙刘氏骂道:“你呀,真是缺根弦儿,你也不想想,你那刺杀皇上的罪名一旦坐实,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呀,不但你活不成,娘也得跟着掉脑袋,要时候还要银子做什么?”
孙怀愣了下,“太子可是答应我要奉养您的。”
“太子用银钱收买你,巴不得的我死了好灭口呢,他还会甘冒包庇刺杀皇上凶犯家属的罪名来奉养我?”
“这……这我可没想到,我只一心想着为娘筹银子治病。”
孙刘氏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呀。”
孙怀不知所措,“那,如今如何是好?”
“儿呀,你附耳过来。”
孙怀将半边脸贴在木牢的空隙上。
孙刘氏小声道:“你只需说是太子拿银子收买的你,要你到御前诬陷楚王谋反,那晚本是一场寻常的剑舞,你为了给老母治病,这才一时糊涂答应下来,如今幸亏老母提醒,才迷途知返,皇上最敬孝子,念你一片孝心,或许就饶恕了你。”
孙怀听了,点点头,“好,儿我听娘的!”
孙刘氏到慎刑司外等着。
孙怀叫看守通知掌事的,他要招供。
就这样,按照他母亲所授,招供画押。
内侍拿着供词,同孙刘氏一起回到金殿。
倾城坦然道:“老人家,您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坐轿子是应当的,我也是为了救亲人,您就别推辞了,否则,咱们什么时候能回去呢?”
老太太实在推辞不过,也只得到轿中坐了。
倾城再次辞谢青衣人。
青衣人头领道:“贵人不必客气,只是你们人单势孤,如何能够平安回去?不如让在下领人一路护送,也省得那路人再来偷袭。”
倾城一听,喜得心花怒放,“恩公,如此说来,真的是太好了,我真不知该如何感谢恩公!”
就这样,青衣人一路护送倾城回到楚王府。
一见楚王府大门,倾城的心终于放下来。
转身冲青衣人礼道:“请恩公进府,我要重重答谢。”
青衣人摆手道:“贵人不必了,在下祝贵人行事顺遂,告辞!”
说着,转身便走。
倾城忽然发现他腰上悬着荷包掉落在地,拾起一看,上面绣的是白雪红梅。
倾城喊道:“恩公,您的荷包掉了。”
青衣人赶紧回来,用手接过,“多谢贵人。”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倾城道:“侍香,你说这伙人,最有可能是谁?”
“王妃,我猜他们是婚宴那晚的那伙黑衣侠士,孙壮士是他们的兄弟,所以他们才肯如此帮忙的。”
倾城点点头,“与我想的一样。”
倾城回府之后,命人好生安顿了孙老太太,派足了侍卫日夜守着。自己盘算着如何带她进宫面见皇上。
思来想去,倾城有了主意:她要到皇宫的午门外击登闻鼓鸣冤。
虹霓国规矩,有大冤及机密重情者,可击登闻鼓,击即引奏。若击鼓申诉不实者,杖一百。
倾城把想法同侍香、伴芳一说,两个小丫头吓得嘴巴张成O型,“王妃,倘若被皇上揭穿您申诉不实,那一百杖……”
倾城横了她们一眼,“都到这份上了,你们还担心那一百杖?王爷谋反的罪名一旦坐实,且不说王爷自身难保,就是咱们也得跟着掉脑袋。”
侍香、伴芳不再言语了。
第二日一早,正是大臣们的上朝时间。
第68章
倾城带着孙老太太来到午门外。
登闻鼓在红木架上放着,黑色的鼓身,灰白色的鼓膜,足足高出自己一个头去。
倾城拿起一对红色鼓捶,拼命的击打下去。
“咚咚!”这面大鼓顿时发出沉闷如雷的响声,激荡盘旋在鳞次栉比的高大宫殿之中。
监鼓的监察御史一见,连忙到金殿之上去禀报皇上。
皇上闻奏,眉头一皱,“楚王妃带一贫老妇人击打登闻鼓鸣冤?此事蹊跷,朕倒想问问她有何冤情,速速带来。”
监察御史下殿后,引着倾城和孙老太太上殿。
孙老太太为了儿子,真的是豁出老命去了,长长的玉阶,硬是没用人搀扶,一口气走到完。
倾城领着她,到金殿内,跪倒叩头。
“儿臣参见父皇。”
“草民刘王氏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问道:“楚王妃,方才可是你击打登闻鼓?”
“回父皇,正是儿臣。”
“你击打登闻鼓,不知有何冤情?”
“父皇,儿臣是为楚王鸣冤。是太子收买孙怀,诬陷楚王谋反,请父皇明鉴!”
朝堂之上嘘声四起。
皇上道:“楚王妃,此事非同小可,你有何证据?”
“儿臣有人证在此,这是孙怀的母亲孙刘氏,她知晓全部真相!”
皇上问道:“孙刘氏,你果真知晓真相?”
孙刘氏向上叩头,“回皇上,民妇全然知晓,只因民妇抱病在床,家贫如洗无钱医治,太子对民妇的儿子孙怀讲,他可以拿银子给民妇治病,还可以奉养民妇终身,只要民妇的儿子肯到御前诬陷楚王谋反。民妇的儿子愚孝,竟然应下,真的到御前指证了王爷,民妇知道,他不过是去楚王府舞剑,以备婚典之上在御前献艺而已!”
朝堂之上议论纷纷。
皇上斥道:“肃静!”
大臣们这才安静下来。
皇上道:“楚王妃,你可知我朝凡击打登闻鼓者,若所诉冤情不实,将要如何处置?”
楚王妃无所畏惧道:“父皇,儿臣知晓,要杖一百!”
“孙刘氏,你也知晓?”
“回皇上,民妇知晓,民妇之所以前来,是不想民妇的儿子愚孝,为了民妇这把老骨头,到御前扯谎,害了自己不说,还连累楚王无辜遭,民妇真是罪孽深重啊!”言罢,老泪纵横。
皇上道:“孙刘氏,朕如何知晓,你与你子所言,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孙刘氏恳切道:“皇上,民妇的儿子只是一时糊涂,受了旁人的挑唆,她最听民妇的话了,倘若民妇能够见到他,定能说服他讲述实情!”
皇上想了想,“既然是这样,内侍,带孙刘氏往慎刑司去见孙怀。”
内侍领旨,带着孙刘氏往慎刑司而来。
到里面牢房里见着孙怀,孙刘氏止不住老泪下来了。
孙怀一见,吃惊非小,“娘,您怎么来了?”
“我不来,我要是不来,咱们娘俩儿再想见面,还不得到九泉之下?”
孙怀耿直道:“娘,您这是什么话,儿我很快就有银子给您治病了,您老人家定能长命百岁!”
“糊涂!”孙刘氏骂道:“你呀,真是缺根弦儿,你也不想想,你那刺杀皇上的罪名一旦坐实,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呀,不但你活不成,娘也得跟着掉脑袋,要时候还要银子做什么?”
孙怀愣了下,“太子可是答应我要奉养您的。”
“太子用银钱收买你,巴不得的我死了好灭口呢,他还会甘冒包庇刺杀皇上凶犯家属的罪名来奉养我?”
“这……这我可没想到,我只一心想着为娘筹银子治病。”
孙刘氏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你呀。”
孙怀不知所措,“那,如今如何是好?”
“儿呀,你附耳过来。”
孙怀将半边脸贴在木牢的空隙上。
孙刘氏小声道:“你只需说是太子拿银子收买的你,要你到御前诬陷楚王谋反,那晚本是一场寻常的剑舞,你为了给老母治病,这才一时糊涂答应下来,如今幸亏老母提醒,才迷途知返,皇上最敬孝子,念你一片孝心,或许就饶恕了你。”
孙怀听了,点点头,“好,儿我听娘的!”
孙刘氏到慎刑司外等着。
孙怀叫看守通知掌事的,他要招供。
就这样,按照他母亲所授,招供画押。
内侍拿着供词,同孙刘氏一起回到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