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 耽美小说 - (七五同人)大宋小吏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3

分卷阅读293

    “虽然说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但是,我还是不客气地接受了,谢谢。”云雁回说着,又在赵允初腮边啄吻了一下。

不过,这一对小情侣也没能私会多久,云雁回就被拉到仁宗还有众位王公贵族面前去了。

云雁回把孔寄也带上了,他知道,孔寄和他的汴戏肯定是最受关心的。

不止是仁宗,那些常常在京中看表演的大官人们,也没有听过这个一个戏班子啊,但是,他们却能在蒲关泽开幕式上担纲大轴,还拿出这么一个一鸣惊人的作品,这就很让人很好奇了。

孔寄不得不将自己的来历细细讲述了一遍,都是识货的人,于是他述说自己把诸宫调集合起来的想法时,就受到了很多称赞。再听到他受人点播,更进一步时,变愈发兴奋了。

刚刚看完一个喜欢的作品,自然想听到越多越好的背后的故事。除了这汴戏的来历之外,大家还关心男女主演和他们的表演,台上的布景,等等东西。

于是,孔寄负责回答和有关的问题,云雁回则负责回答其他节目的问题。

仁宗也问了好几个问题,最后称赞了孔寄的才华,还调侃道:“此人果真是知恩图报,雁回供你排戏,你便在戏里给他植了这样一个广告,真是用心了!”

孔寄忙道:“云先生襄助我良多,没有他就没有汴戏,没有我的戏班,我做的这一点,真是微不足道了。”

云雁回却有些没明白,“等等,什么啊,什么广告?官家,冤死了,我特别看重这个戏,根本没往里面植入广告啊!”

只见仁宗哈哈大笑,其他人也是一脸笑意,“究竟是当局者迷,还是你根本没有琢磨过唱词?雁回,我问你,那何丽姝生在东京,是条爱食落花浮萍的鲤鱼精,又在城中颇有名声,梁赋雪还是从食客那里将她救下……”

越说,便看到云雁回的眼睛越发睁得大了。

仁宗好笑地道:“最明显的是,她还姓何(禾),你说,她到底是个什么鱼?”

云雁回狂汗,“我靠!她是条禾花鱼啊?!”

第201章名动东京

对于汴京百姓来说,这是平凡又不平凡的一年。日子还是一样的过,只是多了一个绝佳的游乐去处。

蒲关泽的开放,本就是一件万众盼望的事情。而短短时间内,这里面的一切,口碑都发酵了。

无论是花田、儿童乐园、风情美食街还是与众不同的厕所,很多项目都饱受追捧。

在开幕式上演出过,并成为固定节目的那些表演,其品质也是口口相传。

其中最为出色的,无疑是史上第一部汴戏。其新颖的形式,精致的舞美,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耳目一新都不足以形容了,俘虏人心?不在话下!

在东京,要成名需要多久?可能是十年,也可能是一天。

看过开幕式回来的观众,把整场演出夸到了天上,没有哪怕一个差评。对于,他们更是不吝赞美之词。

这么众口一致的好评,让那些本就有所期待却没能去成的人,更为盼望了。

收到了为数众多的剧评,实际上他们的记者也花费了很多笔墨,来描述这部戏曲,称之为必须要去现场一睹为快的节目之首。

还因为陆续收到很多读者来信的要求,后来还找孔寄合作,做了一个专版。包含了作者、主演访谈,精彩唱词节选,主演资料,演出计划等等。

这些,都是汴京人急切想要知道的东西。

要说开幕式当天,云雁回最无语的就是,最后他发现里塞了软广,这可是要流传千古的啊,就这么塞了广告……

而且,就算禾花鱼再风雅,把女主角设定成这品种,也有点太神奇了吧?

此前云雁回是真没发现,后来他还以为,应该不会有很多人发现。

然而,事实上是即便有的人没想到,也被上的剧评给科普了!

于是,蒲关泽的开业,居然直接导致大相国寺也繁忙起来了。

——距离禾花鱼的丰收只有两三个月了,预订的人数比以往要增长了很多!

更夸张的是,居然还有人跑来买没成熟的鱼苗。

大相国寺的僧人都哭笑不得了,他们自然是不能卖的。但是看那些人执着的样子,也不由得加强了巡逻……

市面上居然还出现了仿冒的禾花鱼,以往虽然也有仿冒的,但多是在禾花鱼丰收时节,现在,那些骗子等不了了,直接拿普通的深色鲤鱼,称是禾花鱼。

又或是插上一块牌子,直接称其“望情鱼”了。

很多人都去买“禾花鱼”,买了之后放生,或者是养在自家庭院池塘中。讲究一点的,居然养在水景缸里……

不过那些鱼根本不是正宗禾花鱼,真正的禾花鱼正当时也不过一个巴掌那么大,这些假的禾花鱼能养到好几斤,怎么会是他们心目中纤细苗条的何丽姝呢?

更别提这些人还发展到,专门跑到酒楼去,抢买下别人要宰杀下锅的鱼……

越是红火,这鱼市就越是火热,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退热。

禾花鱼的名声,也可以说是再上一层楼,人设,或者说鱼设丰富了起来,本是一种美食,但是后来竟成了痴情象征被文人sao客们用典。

大相国寺也就罢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孔寄和他的孔家班。

在此之前,孔寄只是一个从外地来汴京闯荡的书会先生,他的孔家班里,也尽是些没有名气的艺人。

但从蒲关泽一夜后,火爆汴京,孔家班因汴戏迅速成名。

原定是每周一次的演出,因为观众们的热烈要求,不得不增加了场次。

这本就是一出值得细细品味的戏曲,很多观众来看了一次,又来看第二次,第三次……

如今,孔家班的人,俨然一跃成了汴京民间艺人中顶尖的大腕儿。

名声、财富,蜂拥而来。

孔寄本来以为自己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可在真正面对的时候,他还是吓到了。第一天,第二天表现还不明显,但第四天,第五天,就能看出来了。

云雁回后来问孔寄,“你是什么时候发现你们红了的?是有人在街上认出你们班里的人吗?”

孔寄摇头,“大概第五天的样子吧,我出去买吃的,排队的时候,就听到有人在哼梁赋雪的唱词,那时候我就想,我们应该是出名了。”

直到很多年以后,孔寄还是深刻记得那时候的感动。

汴戏名传天下,都知道有个叫孔寄的,开创了新的表演形式。

有人拙劣地模仿,还有人试图挖角。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