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 耽美小说 - 小屁孩问道孔夫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

分卷阅读29

    。

公子小白(齐桓公)阵营:鲍叔牙。

公子纠阵营:管仲、召忽。国内公孙无知自立为君,次年被杀。

小白和公子纠闻讯分别从莒国和鲁国赶回齐国。

管仲带兵截住小白,一箭射中其带钩,小白假死,趁公子纠安心不备,火速回国登基。

齐桓公登基后立刻伐鲁,鲁败。鲁人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后因好友鲍叔牙请求,桓公非但没杀他,又拜他为相。

系统提示:“叮叮——资料补充完毕。”

子路和子贡问的问题归结起来是同一个意思:同为公子纠老师的召忽自杀身亡,而管仲却不随少主而死,最后还做了杀害旧主之人的臣子,这难道不是不仁不义吗?

出乎咱们意料的是,孔子竟然做起了管仲的辩护律师。

孔子在回应子路的时候,以子路感兴趣的兵事作为切入点:“桓公多次召集起各国的盟会,不需动用一兵一卒,都是管仲在出力啊。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嗨,您道孔子为啥不挑管仲的刺了吗,礼乐固然受孔子重视,但是设礼作乐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使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啊!

春秋各国纷争已久,齐桓公的出现,使得动荡格局趋于稳定。而正是因为管仲的改革,齐桓公才能成就霸业,也间接地造福了百姓。

所以孔子连声感叹:“如其仁,如其仁!”

对着比子路更聪颖的子贡,孔子把话挑得更明了:“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举匡正天下,到了今天老百姓还依旧享受着他的福泽庇佑。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变成蛮夷之人了。(管仲这样的英才)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里自杀,而谁也不知道呀。”

哇!这番话说出来,管仲听到了大概也很欣慰吧。

很多人对孔夫子的印象就是“死板迂腐”,一纯再怎样费尽嘴皮子为夫子正名也没用,想必这一段话摆出来就是最好的正名了。

孔子自己是一个恪守礼节的人,因此在看到不合乎礼节要求的事情时总忍不住说上两句,但他没有被小节蒙蔽了眼睛,他很清楚管仲其人的能力,以及管仲对这个纷争时代的贡献。

所以,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总的来说还是很好的,只不过看到他有违礼行为的时候说上两句罢了。

其实结合起管仲的一生,我们就明白,他和孔子不是同一类型的人,管仲不拘小节,不死守礼数,而且懂得为人处事之道,特别是辞官归隐的时机把握得非常好,纵观古今,兔死狗烹不在少数,官居高位后来又能全身而退的不外乎管仲加一个曾国藩,可见管仲是个极有智慧的人,看得清局势,进退皆宜,令后世无数人艳羡、敬仰!

不过最令人感动的还是,即便管仲与孔子不是同一类人,但他们爱护百姓的心却是十分一致的,实乃时人之大幸也!

原来孔子的音乐造诣也很高!

想必很多人都觉得,孔子的人生就像是开了外挂一样的厉害——在生时官至大司寇、周游列国不说,逝去后还被追封作圣人,他的思想已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影响每一代中华儿女!

孔子不仅仅在学术、哲学、教育各方面有极大建树,人家的音乐造诣也是高的呀,玩音乐玩得可溜了。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第23则

看官别误会,这里的“鲁大师”可不是那个绿油油的系统工具哟,而是指鲁国最高阶级的乐师。大通“太”,所以其实是“鲁太师”,在中有相关记载:“大(太)师掌六律六同,合阴阳之声。”

孔子这个本职管刑法典狱的大司寇竟然跨界,与音乐行中的首席乐师谈论起音乐了!

孔子对鲁国首席乐师说起音乐的道理:“音乐的规律和道理是有迹可循、可以了解清楚的。演奏之初,安顺和谐的样子(翕如也);继续展开下去,每个音都纯粹干净(纯如也),音节分明的样子(曒如也),连绵不断(绎如也),至最后慢慢收音,完成。”

想来,习琴者对夫子的这番话都会十分赞同,因为他太清楚一首乐曲进行到哪一部分是什么情况了。

我的古琴老师总结的琴曲规律是——缓起,紧中,慢收。可不就跟孔子的这番话一个意思嘛!

一开始的时候,缓缓而起,像鸟儿扑棱着翅膀逐渐升空一样。

到了中间阶段,一般来讲,此时的节奏是全曲里最快的,因此也特别考验弹琴者的指法精准度,有一丝杂音都会破坏曲子的美感。

准备收尾的时候,速度又逐渐慢下来了,古琴本身余韵悠长,在这个阶段弹奏又比较缓慢,于是就有种连绵不断,余音绕梁的感觉了。

孔子的总结不可谓不精准啊!

嘿嘿,您千万别以为孔子在音乐方面是业余的票友哈!别忘了“礼乐”可是配套的,孔子那么懂礼知礼,又怎么会在音乐方面偷懒呢?

如果要说孔子是票友的话,那也是骨灰级的大神票友,人家不仅对音乐的规律了如指掌,连鉴赏音乐也是非名篇不点评的!

孔子一来就挑着的首篇,也是千古传诵的一篇进行点评:

子曰:“,乐而不yin,哀而不伤。”

——第20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谁人不知,谁人不懂?

孔子曾经用一句话高度概括过:“思无邪。”

无邪即纯正,这种纯正不偏不歪,恰好和儒家思想里最高的德行“中庸”意思相近。

我们看孔子的点评中有两个关键字“yin”和“伤”都含有过度的意思,他这里说“不yin”、“不伤”就是很高的评价了,适度不过分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特别是讲述了一个青年对心上人热切喜爱、心心念念,求而不得的各种心思,这种甜中带酸的热恋时期,人是很容易魔障的。难得的是,通篇没有恋爱的酸腐气息,什么为情所困、为爱痴迷都没有,文字中流露出积极健康的气息,光明正大地求取佳偶,尽力而为。要是搁在现代,谈个恋爱但求而不得的情况下,借酒消愁的不少见吧,甚至因此黑化“爱而不得便毁之”的也有案例在呀!

给点了个赞以后,孔子又转过头来找名篇,这次的来头更大。如果说属于儿女私情的话,那接下来的和可就算在家国天下的范畴里了!

子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谓:“尽美矣,未尽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