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
只问题是,宫十二离及笄还有好几年,而这、等,却是快则一二月,慢也不会慢过三五月,就要广为世人所知的。宫阿爷是个起名废,当年给宫待岳几个起名就费了好大劲儿,和夫郎足足商量了好久,每回都是宫阿公觉得“这名字不错”,他又自己推翻重想的==如今要给宫十二起名,还仿佛要立刻起出来……秋老虎也没敢出来肆虐,宫阿爷却硬是憋出一脑门子汗。宫且楦和他老兄老弟这些年,也知道他这个毛病,失笑不已。但这儿孙名字嘛,就是他这个伯阿爷也不好随意开口,宫十二的地位又格外特别,宫且明并他们都要喊一声小爷爷的宫落影都不开腔哩,宫且楦自然也不会随意开口,只稍微指点:“虽说哥儿们并不随小子们的辈分起,小十二却又不同,就是用个‘学’字也没什么舍不得的……”宫阿爷给了这个大哥感激一瞥,却还是烦恼:“宫学、宫学,到底宫学什么好呢?”就是只需要想一个字,对宫阿爷来说也是个大难题哩!原地转悠了好几圈,转得人眼都花了,他还是选不中那最后一字,宫落影不耐烦,索性一拍桌:“干脆就叫宫学吧!”宫十二==:你才宫血你全家全族都宫血!他原是不想在这儿用自己原先的名字,总觉得在将栓子阿爹等人都慢慢视为真的家人,又这族里人也视为正经亲戚之后,再让人喊着原先那名字,或者会惹自己格外焦躁,又或者会在习惯了焦躁之后磨平了对于归家的执念和心气儿,但系统君难得大方给的定心丸既然吃下,倒是没那许多忧虑。再加上这要命的宫血迎头浇下,宫十二也不敢再坏心看宫阿爷转圈,赶紧开口:“什么学不学的,我若是不凡,何需靠与小子们同等来显明?我就是我,我是宫归卿!”宫落影浑浊的眼睛蓦地一亮,宫且明亦是抚掌:“归卿归卿,我宫家终归是要重回世禄公卿行列,甚至将走得比那所谓的世家著姓更高更远……果然好名字!”宫阿爷虽然有点儿没能为孙儿起名的小失落,但少了烦恼,又觉得这名字确实寓意好,也跟着抚掌:“是好名字!”宫且楦想得更远一点——本朝太祖当日率先开这“科举取士”制度时,曾有言:“德行声望足可堪为孝廉举之者,朕自然欣然纳用。然而这世上有德无能者亦不缺,地方上将举孝廉之事随意cao纵的狂徒前朝也不少,甚或有为孝廉二字沽名钓誉者亦众。如今朕开科举、创天下人凭才晋身之阶,非全盘否决孝廉之举,不过是原天下有识之人,皆能有为国尽忠、为民立命之路尔。”这话最初为的是缓解科举取士与举孝廉之间的矛盾,但里头有一个词,大有意思。太祖所言可科举者,不是天下汉子,而是天下有识之人。虽然至今没听说有哥儿科举晋身、后而为公卿者,太祖当日那圣旨布告天下之时,却也明明白白的,为哥儿们留了一条路。虽然这条路的留出未必是太祖的本意,很可能只是将太祖言拟做布告之人的一时笔误,但不管怎么说,太祖圣训在前,这日后……宫且楦眯着眼:“这归卿归卿,少不得是宫家归卿,可也未必只是我宫家晋身世禄公卿呢!”哥儿能顶半边天。宫且楦回想起这十二哥儿身上那桩桩件件的稀罕事,不禁有“莫非真是天意”之感。这完全只是被宫十二误导出来的感觉,让宫且楦说服了宫且明等人,让宫氏一族接住了楚家抛出的橄榄枝,一路扶持出本朝,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却不是唯一的哥儿皇帝,却也阴差阳错真的晋身为再如何千年世家的士族也比不得的超然姓氏,却也都是后话了。只说眼前,宫十二终于又用回宫归卿之名,又以桥下客为号,署于、等书册之上,虽暂时未曾面试,可在半月之内传唱遍大江南北、大河两岸,连皇帝都笑赞一句:“若当年有此书,恐怕朕读书的兴致还能高些儿。”桥下客宫归卿之名就此响遍勋贵士林之间,又纸书便宜,民间也多有以之启蒙者,一时天下传唱,短短一二月间,除非实在消息闭塞已极的,莫有不知归卿之名者。☆、再见楚铮也是循着桥下客三字,才找到的小王村。他此行所寻之人,虽极为要紧,他们楚家自追随太祖建立本朝至今,无论如何世事变迁、人丁凋零,始终坚持着只要有一点子线索,就要一一排查寻访,说是举楚氏一族数十年汲汲然思之如狂也不为过,奈何多年不果,楚铮这一番便是亲身来探这双口桥,却也只是因有其他事务在身,正好经过这一处尚未排查的可能点,便亲身过一场罢了。实则没抱多少希望。不是他不孝,不将楚氏几代人的心愿放在心上,实在是那一家子当年乃是在“大晋(前朝国号)第一将”的部署下归隐,九州四海布下重重迷阵。当日大晋最后三代皇帝通令全国大肆寻找、犹不可得;本朝太祖也曾找过一回,终也不过是落得个喟叹“名将只因明君出,如今吕家将不出,显是朕有不足之故,不可强求也”的下场——不论是因着大晋前头二位皇帝寻找的时候,天下人都当他们是要将人寻出来报复泄愤,故而下头找人的,只怕稍微有点儿良知,都未必十分使力;到了后来,第三位皇帝,也就是大晋末代皇帝那会子,或许底下找人的肯尽心了,那会子又已经是天下乱局,政令尚且难通,这寻人之事,也是拖到大晋国亡不了了之;而本朝太祖倾力寻找的那六七年,又因着天下初定,人力又未逮处,不免疏漏……但便是有诸般缘故,也当得起几次三番倾全国之力而不可得之名,也足可见大晋第一将不只边境守城功勋赫赫,这隐匿功夫更十分了得。楚氏一族纵然在本朝尤其赫赫,到底也不敢说是比那几位皇帝都更能为。这找不到才是正常的。楚铮寻到双口桥。并百余年前方迁此地、初建此桥的童家沟子童氏人,以及此后一二十年中陆续迁来、这些年也轮流维护双口桥的祝、禇、柯三家,发现这四姓族人比之一般村户虽多点儿见识,但与百余年前旧事却似乎无甚瓜葛。再者这一片本就是当今未登基前的封地,着力响应这开启民智、科举取士之道,民间多读书知礼之人,也不算稀奇。确认过这一点之后,楚铮虽